愛美之心人皆有之,科技落后的古人,洗漱、護理如何解決?
看著現(xiàn)在琳瑯滿目的化妝品,什么自然堂,蘭蔻,雅詩蘭黛,歐萊雅等等,我相信只要是個女孩或者精致的豬豬男孩,都會了解很多很多關(guān)于如何洗臉、如何護膚這一類的知識。古人在科學技術(shù)并不發(fā)達的古代,是如何洗臉,去除污垢?又是如何護理自己的皮膚?
千百年前的名人張潮的《幽夢影》中有這樣一段描述:“所謂美人者,以花為貌,以鳥為聲,以月為神,以柳為態(tài),以玉為骨,以冰雪為膚,以秋水為姿,以詩詞為心,吾無間然矣?!?/p>
看著古人對容貌這樣孜孜不倦的追求,連文章都寫的這么高大上,這下讀文的小伙伴不用擔心追女孩的時候沒有合適的形容詞了。不過,再多的形容詞都得好好保養(yǎng),還得用知識來澆灌。當然這只是你擁有好皮膚的一個前提,你得有氣質(zhì)。那么古人又是如何洗臉護膚的呢?
最初的洗臉方式
在古代一般人家是沒有什么高級物品的,畢竟連飯都吃不飽,誰還來得及洗個臉,畫個妝。遠古時期,那時候的古人如果是臉或手臟了,一般都是用水沖一沖,要是粘上什么動物的油或是自己排的汗就找些細土,往身上一擦,跳進水塘里一洗,好了,又是個干凈人了。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,其實這細土里面含有堿性物質(zhì),剛好可以去除掉身上油漬。
就這樣人類走啊走啊,腦子里想的就越來越多,吃的東西也逐漸豐富,我們的祖先就發(fā)現(xiàn)這個洗完米的水再洗手洗臉也能夠洗的很干凈。這個時候古人最喜歡的洗漱用品變成了淘米水,這淘米水可不簡單,不少醫(yī)學名著上都有它的身影,用它洗澡洗臉不僅能去除污垢,還能美容養(yǎng)顏,使皮膚變得光滑白皙。古人憑借聰明智慧可謂將淘米水的功效利用的淋漓盡致。
但這時的米不是大米,不同的米有不同的用處,用大黃米(也就是普通農(nóng)家常說的黍子)熬的湯,因為其自身的黏度非常高,所以一般用來洗頭發(fā)。(我認為是因為這個黏度和現(xiàn)在的發(fā)膠有的一拼,洗完頭還能固定發(fā)型,我們看古裝,男的束冠,女的長髻可能那個時候就是這樣固定出來的。)洗澡的時候常用小米熬的湯,有清香還不黏稠,加入水中,能夠有效的去除污垢,還是純天然的,是古人的沐浴液實錘了!
東漢許慎《說文解字》記載“潘,淅米水也”。
按《周禮》的要求,君子每5天就要洗一次澡,每3天就要洗一次頭發(fā),從大多數(shù)典籍來看,這是先秦時期對“君子”即有身份人士日常洗浴的要求,面對物資缺乏而又注重禮節(jié)的時代,古人發(fā)現(xiàn)了新東西??梢钥闯?,“潘”這種淘米水還是一種高級的洗漱用品,一般只能用在達官顯貴的身上。當時,還有記載用“潘”來給老人洗浴方能顯示出對老人的孝敬。淘米水的用途還不止如此,古人還用它治療腰疼和凍瘡,緩解手腳冰冷。
洗完了澡和臉的,我們得用布擦干凈呀,至于什么布,這個你沒的挑,你要是出身在富人家,什么綾羅綢緞等等反正用的那都是好東西,你要是到了窮人家,破衣爛衫,要不就光著身子吹吹身,看看風景,不錯的。
肥皂的出現(xiàn)
到魏晉南北朝時期,人們發(fā)現(xiàn)了一種更加實惠的洗漱用品——皂角,一種生活在中國的特殊植物,皂在古文中一般是黑色的意思,經(jīng)常讀古文的讀者可能會發(fā)現(xiàn),古文中經(jīng)常會有皂旗,其實就是黑旗,這里說明皂角樹的枝干是黑色的。古人將皂角中含有的肥厚多脂的果肉涂抹到臉上并輕輕按摩,科學知識出現(xiàn),為什么皂角有清潔功效呢?因為它的果實中含有豐富的胰皂質(zhì),它的汁液有極強去污能力,涂在臉上后用清水洗凈就能有效清潔面部的污垢。
隨著佛教從印度的傳入,畢豆(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豌豆)進入了中國,中國的工匠們開始了新的研發(fā)之路,后來人們將豌豆研磨成細細的粉末,在給其中加入香料做成了一種新的東西叫做澡豆,使用時只要把它放入水中等待其融化,就著水搓洗就能去除污漬,而且有一定消毒作用,只是這種東西的成本太高,一般人家用不到。
唐代,隨著絲綢之路的興起,澡豆已經(jīng)成為唐代貴族階級男男女女都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。古代的人們對于身體沒有太大的區(qū)分,而澡豆因為其獨特的功效,廣泛應用洗澡、洗頭、洗臉,甚至連洗衣服都可以用它搞定,可以說是古代的全能化妝品。據(jù)說孫思邈在他的醫(yī)學書中記載了39種澡豆制作方法。
其中一種著名的就是豬胰澡豆。首先把豬的胰腺清洗干凈,從里面撕出脂肪,將脂肪研磨成糊狀后,再加入豆粉、香料等,仔細攪拌均勻混合后,經(jīng)過自然風干后便成可用來洗滌的澡豆。做法雖然有些不堪入目,但是這種澡豆在當時大受歡迎。
唐代生活豐富多彩,人都開始不僅僅追求干凈,還要有精致,于是一大批護膚品開始出沒。有記載的如面膏、面方等都是相當于護膚品一類,它的做法也是將各種中藥,經(jīng)過種種復雜的炮制而成,在臘八節(jié),唐朝廷會賞賜給大臣口脂、面膏、澡豆等,公務員福利還真不少。
在唐朝有我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,武則天,她81歲的生命歷程中,唐朝的宮廷御醫(yī)們?yōu)樗钠つw護理開出了很多美容秘方。有一種護膚粉,后世的醫(yī)書中曾經(jīng)收錄并取名為“神仙玉女粉”。
豐富多彩的洗漱用品
宋朝,中國歷史上商業(yè)最密集的時代。南宋時,隨著中原漢族的南移,大量北方移民涌入南方,他們看見浙江一帶的皂角樹果實異常肥大,于是一種沿用至今的名稱誕生——肥皂。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就記載了肥皂的來歷。隨著肥皂的普及,人們開始新的花樣,如孟元老著的《東京夢華錄》中提到:
“大內(nèi)西云,右掖門祅廟……,相對清風樓、無比客店、張戴花洗面藥……”
這里的洗面藥就是現(xiàn)在的洗面奶一類的東西。用法大多是早晚兩次涂在臉上,“十日以后色等桃花”,十天后就會有效果,臉上就會變的很粉嫩,如同桃花一般。
明清時,由“澡豆”改良而成的“胰子”(就是香皂)開始風靡開來,根據(jù)女性顧客的需求,“胰子”店專門開發(fā)了各種香味肥皂。
《兒女英雄傳》里,有專門關(guān)于香味肥皂的描寫:“澆了半日,才換了熱水來,自己泖了又泖,洗了又洗,搓了陣香肥皂、香豆面子,又使了些個桂花胰子、玫瑰胰子?!?/p>
關(guān)于明清時候的洗臉,百度上常見的是慈禧太后的洗臉方法,什么人奶洗臉、唾沫洗臉、鳥屎洗臉等,各種各樣的奇葩方法來增加趣味性。在查閱最具權(quán)威的《老佛爺用藥底簿》之后,我們可以肯定地說,以上那些嚇死人的洗臉方法,其實都是寫文章的一些噱頭。老佛爺洗臉,重點是兩樣:“熱敷+定制洗面奶”。
什么是熱敷?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,就是起床之后,用熱毛巾敷在臉上,這種方法能夠?qū)⒚讖氐状蜷_。當然,單純的熱敷肯定是不夠的,那么皇室專用定制洗面奶就上線了,這種專門在太后調(diào)制的洗面奶,加入了不少名貴的中草藥和香料。對于普通人就無福消受了。
總結(jié)
李清照《浣溪沙·閨情》中所說:“繡面芙蓉一笑開,斜飛寶鴨襯香腮,眼波才動被人猜。”千百年來洗漱用品的變化,讓我們見證了一部中國發(fā)展史,從無到有,從簡到繁,歲月交給我們的是開拓與創(chuàng)新,不變的是文化與內(nèi)涵。
從古物中尋求新的靈感,從生活中發(fā)現(xiàn)大千世界,你一定會感受到美的存在。
參考文獻:
《說文解字》